2016年1月2日 星期六

西螺觀光夜市

新西螺觀光夜市,2015/12/27在西螺鎮中山路底,埔心橋頭,隆重開幕!!!

本夜市佔地兩甲餘,不受冬天東北季風,沙塵影響,亦不干擾東南學區安寧,除了原興農西路夜市美食攤位外,亦大量引進台南,台中逢甲創意美食攤位,保證是正港西螺觀光級夜市!!!

僅僅男女化妝室即佔地50坪,寬敞,明亮,衛生;開幕期間,週週美食摸摸樂,好料吃免驚!!!

凡來本夜市,任一美食攤位消費,即可索取摸彩卷乙張,每週限壹千張,早到早送,送完為止!!!

提供服務:

夜市多在民眾下班時間後營業,所以除了日常用品外,亦供應飲食、遊戲等:
  1. 服飾:販賣男女衣服、鞋子、飾品。
  2. 雜貨:販賣五金、廚具、雜貨、日常用品。
  3. 美食:販賣飲食,以及許多地方小吃。
  4. 3C:筆電和電腦週邊商品、手機和平板電腦週邊商品、小型家電和其它擴充產品、手機門號申請等3C產品或服務逐漸在台灣的各夜市設攤。
  5. 遊戲:經營一些簡單遊戲,例如彈珠檯、射飛鏢、麻將、撈金魚、套圈圈、籃球機、碰碰車等,或是販賣拼圖、遊戲軟體等,近代更出現夾娃娃機。
  6. 書籍:二手書籍、專輯或各種DVD、錄音帶。
  7. 命相:點痣、算命、推拿。
  8. 雜技戲法,又稱腥棚,觀看畸人怪物,例如三條腿的姑娘、連體人等。
多數臺灣夜市皆同時具備以上多種商品,使得夜市成為庶民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、夜生活另一選擇。

潮汐對養殖漁業有什麼影響?

在潮間帶潮水自然起落,其水流可排除含有有機物質的污水,也同時帶來富含天然餌料的新鮮海水,對於沿海水產動植物養殖非常重要。

CES(國際消費電子展)

目前全球最重要的三大消費性電子展,分別為CES(國際消費電子展)、CeBIT(漢諾威電腦展)與IFA(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)。CES(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)中文全名為「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」,簡稱「國際消費電子展」。該展於1967年舉辦至今,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商品展之一,每年1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,由於各廠商展出內容常為產業發展的風向球,因此格外受到市場重視。

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

何謂淺層地震、深層地震?

地震震源深度在0~30公里者稱為極淺地震(very shallow earthquake)。
在30~70公里間者稱為淺層地震(shallow earthquake)。
在70~300公里間者稱為中層地震(intermediate earthquake)。
在300~700公里之地震為深層地震(deep earthquake)。

間接金融

銀行、信用合作社、農漁會信用部或其他金融機構(如信託投資公司及人壽保險公司)等,一方面接受存款人或保險人的資金,另一方面貸放給資金需求者,或購買其發行的票券或證券,而金融機構除了賺取存放款價差或投資利得,並承受其風險。這種資金需求者透過金融機構取得資金的融資方式,即稱為間接金融(indirect finance)。

西螺鎮

西螺鎮,別稱螺陽,位於臺灣雲林縣北端,北隔濁水溪與彰化縣相鄰,以稻米、醬油及西螺大橋聞名各地,為雲林地區重要的農業鄉鎮之一。
西螺鎮名稱來源自台灣原住民巴布薩族Sailei社之社址,漳州人以其鄉音而稱之為「西螺社」,荷蘭人則稱之為「Sorean」。古時又有稱之為「螺陽」者,係開拓者為追思故土泉州府惠安縣螺陽鎮之故;又因位濁水溪之南,地理屬陽面,為古時文人墨士所用之雅稱。
西螺最早的居民為平埔族的巴布薩族人,荷蘭時代獎勵漢人移駐開墾,漢人乃漸漸增多。清初時,西螺為台灣墾殖的重鎮,最初稱為「西螺堡」,隸屬彰化縣,光緒11年(1887年)台灣建省後,增設雲林縣,西螺始劃歸雲林。
日治時期初期,西螺隸屬台灣縣嘉義支廳,1897年改屬雲林出張所,1900年又改隸嘉義縣斗六辦務署。1901年再改屬斗六廳管轄,到了1911年,斗六廳廢止,改隸屬於嘉義廳,1920年,重劃行政區,總督府公告實施「五州二廳」,西螺屬台南州虎尾郡管轄,並設西螺街役場。戰後初期,1945年,西螺街役場改名西螺鎮公所,台南縣所轄,1950年(民國三十九年)10月,改雲林縣管轄。
  • 自然景觀:
    • 西螺位於濁水溪下游,屬於濁水溪沖積平原,由於土壤肥沃遼闊,又有豐富水源可供灌溉,故發展快速,成為農產豐饒的穀倉。濁水溪河道曾數度變更,溪到下游時分北斗溪、西螺溪、虎尾溪入海,日治時代因實施水利防洪計畫,堵塞北斗溪與虎尾溪,使西螺溪成為濁水溪的主流,河道拉寬而呈現在的面貌。
  • 經濟:
    • 西螺因為農產豐饒,農業發展多元,醬油產業、蔬菜生產、西螺米、豆皮等都是西螺的特色。
    • 醬油產業在西螺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,因為水質、溫度和濕度的合宜,西螺號稱臺灣的「醬油王國」。西螺醬油芳香、黏稠,風味特殊。
    • 西螺生產了全台灣高達三分之一的蔬菜,控制了國內蔬菜行情。西螺的蔬菜是由農會輔導,採網狀栽培的方式專業生產,這種方式可以降低雨、蟲害帶來的損失,提升生產蔬菜的品質。近年來更積極推廣有機蔬菜的栽培。
    • 濁水溪從上游帶來黏性高的土壤,配合濁水灌溉,適合種植稻米。日治時代時日本天皇亦指定要食用西螺米。
    • 因西螺盛產稻米,而粗糠為豆皮生產時主要的燃料,加上西螺的水質富含石灰,製作豆皮時易於凝結,提供生產豆皮良好的條件。
    • 麻糬由於西螺一帶盛產稻米,自清朝以來當地居民將豐收的的稻米製作成麻糬,有別台灣東部的麻糬特別黏稠,1940~1980為全盛時期,西螺鎮上有10家專門製作麻糬的糕餅店,1980後台灣工商業發達後人口大量外移,麻糬甜點製作的業者逐漸凋零,再者沒有大量推廣現在已經沒落,只有民家自己製作家中私密甜點。
    • 西螺是農產集散中心,由於運輸帶來的人潮,使西螺的商業活動維持一定水準,早年延平路是本鎮商業中心,現今永安、中和、福興、光華里,西螺大橋興建後加上水運衰退,市區轉移至中山路,擴展至光復西路、建興路。新興商業區廣福、正興、漢光、中興里,果菜市場原在漢光里,新安里與新豐里因設有新果菜市場,出現許多與農業、運輸相關商家。吳厝里因距離虎尾較近而前往虎尾消費。
西螺延平老街上的金玉成鐘樓
  • 振文書院:正殿為廟宇式建築,奉祀孔子,倉頡先師等
  • 張廖家祠:前身為繼述堂,現又稱崇遠堂,是張廖家族的祖祠。清朝道光28~29年(1849年~1850年),由張廖子孫共同捐資,於現今西螺鎮下湳里,興建的宗祠名為「繼述堂」[8],民國17年(西元1928年)重修位在西螺鎮福田裡新厝二十二號(於二崙往西螺約1.5公里公路引西圳橋南邊田園間),並將祠堂堂號,依第三條祖訓由「繼述堂」改稱為「崇遠堂」,民國44年(西元1955年)再度整建,民國74年(西元1985年)11月27日,被國家列為三級古蹟。
  • 西螺大橋:橫跨濁水溪,連接雲林及彰化兩縣,1953年建成。全長1939.03公尺,當時為遠東第一,於全世界則僅次於舊金山的金門大橋。現在每年舉辦「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」的活動,增加觀光產業資源。
  • 西螺福天宮:俗稱(社口媽),起源於康熙五十二年(1713年),起先新社、社口二莊還是地廣人稀,當時有兩個肩販(當時無人記載其姓氏不詳)常常南下樸子腳地方經商,有一天禱告樸樹宮二媽得到默佑,其心萌感念之恩,遂奉請媽祖金身返故里朝夕虔拜,久而久之左鄰右舍禱之則靈,起先暫於茅屋奉棲。分靈起初間斷回朴子配天宮謁祖進香,於乙丑年(1983年)連續謁祖進香三年,因建廟經費有限再度中斷。丙子年(1996年)媽祖領旨重啟繞境週圍地區一天(社口、新社、魚寮、七座等地);己卯年(1999年)擴大遶境西螺地區三天;壬午年(2002)年重啟往祖廟嘉義朴子配天宮謁祖進香,遵循古香路於嘉義地區徒步遶境。每年皆會舉辦「社口媽祖回娘家」系列活動,可說是連結雲林與嘉義地區之感情盛事。
  • 西螺廣福宮:發源於清順治元年間 (1644年),由福建、廣東人重建媽祖廟後,改稱「廣福宮」,又稱「新街老大媽」。
  • 西螺老街:六十多年歷史的西螺鎮延平路老街,建築呈現1930年代流行的「裝飾派」風格,是台灣建築從傳統過渡到現代的中間型。由周杰倫執導的電影《天台》即以此地做為電影主場景。
  • 西螺福興宮:俗稱舊街媽祖廟。奉祀主神是天上聖母(媽祖)。西螺媽祖自乾隆35年(1770年)來台,人尊稱其為「太平媽」。字2003年起每年秋季舉辦「螺陽迎太平-媽祖文化祭」活動外.過年期間也會舉辦慶團圓活動.更是每年農曆三月大甲媽祖遶境的駐駕點之一.可說盛況空前。國片陣頭和電視劇熱海戀歌也在此取景
  • 西螺果菜市場:西螺鎮是國內最重要的蔬菜專業生產區,全國有三分之一的蔬菜在這個小鎮的果菜公司交易,其供應量直接影響國內蔬菜行情。

夜市

夜市為主要於夜間做買賣的市場,可能販售飲食、服飾、雜貨、遊戲等。和生活息息相關。夜市常是熱帶、亞熱帶國家的重要觀光景點;在香港、臺灣、東南亞等地是庶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。
  • 中國大陸:
    • 上官至隋唐以前,市場的營業時間受到政府嚴格的規定,每天早晚隨著官吏的管制而開閉。到了晚唐,長安崇仁坊開始出現夜市,並逐漸發展到洛陽、開封、揚州等大城市,有時也見於海邊。到了宋朝,乾德三年(965年),取消了三更以後禁夜市的規定,至徽宗政和、宣和年間尤盛,據《東京夢華錄》記載,有州橋夜市:「夜市北州橋又盛百倍,車馬闐擁,不可駐足,都人謂之『裡頭』」,《東京夢華錄》「州橋夜市」一條,說:「出朱雀門,直至龍津橋。自州橋南去,當街,水飯、爊肉,乾脯;王樓前,獾兒、野狐、肉脯、雞;梅家、鹿家,鵝、鴨、雞、兔、肚肺、鱔魚包子、雞皮、腰腎、雞碎,每個不過十五文。曹家從食。至朱雀門,旋煎羊、白腸、鮓脯……直至龍津橋須腦子肉止,謂之雜嚼,直至三更。 」冬月雖大風雪陰雨,亦有夜市。開封甚至因而出現了從五更營業到天亮的「鬼市」,如「潘樓……東十字大街,曰從行裹角,茶坊每五更點燈博易,買賣衣服、圖畫、花環、領抹之類,至曉即散,謂之『鬼市子』。」。其他城市的夜市也逐漸普及,《成都志》記:「錦江夜市連三鼓,石室書齋徹五更」。張仲殊《望江南》寫道:「成都好,蠶市趁遨遊。夜放笙歌喧紫陌,春邀燈火上紅樓,車馬溢瀛洲。」可謂習沿至今,夜市仍盛。「暮鼓晨鐘」與夜市有一定的聯繫,在夜禁的時候,敲鐘為早晨營業的時間,敲鼓為實行夜禁的標誌。
  • 日本:
    • 在大都會或是特殊風景觀光地,也有許多擺攤,形成夜市,但最著名的是廟會,廟會會帶來大量人潮去廟裡拜拜,漸漸形成一種流動夜市,但隨著廟會結束,夜市也跟著結束。所以廟會夜市會隨著每年廟會活動而聚集的。
夜市的形成:
  • 由原來的菜市場逐漸形成,一般市場到中午結束(早市),但店家為延伸不退的人潮,將已不做生意的店舖轉租給夜市業者。
  • 將已不做生意的店舖轉租給下午市場(黃昏市場),再轉租給人潮不退的夜市業。
  • 上班族與學生流量大的區域,年輕族群是大多消費群,既可休閒又可吃喝買。
  • 購物價金較商店低的攤位聚合,久之自然形成夜市。
  • 商店街的騎樓攤位出租形成,街道攤販流動聚合形成。
  • 南方朔則認為夜市是一種鄉愁:「儘管夜市的鄉愁很美,但那畢竟是記憶中的世界。在真實的世界裡,我們知道它畢竟是古代的小型消費模式,它應隨著社會的演變而被轉型掉」。
種類:

依照營業時間區分,夜市一般分為兩大類,後再可細分:
  • 定點夜市(每日營業的夜市,地點固定)
  • 商圈夜市:多為既有商圈延長營業至深夜,商家多有自家或承租店面,亦會吸引攤販會在路邊開張營業。好處是有助於當地商業蓬勃發展,缺點是髒亂。在都會區由於商業興盛、空地尋覓不易,常是商圈夜市。
  • 觀光夜市:若商圈夜市經過當地政府設計規劃,並配合當地特色吸引遊客,即稱為觀光夜市。有些觀光夜市經營方式與商圈夜市無異(例如位於臺北市的饒河街夜市),祇是加強整潔及美化;但亦有部分興建集合式商場,由商家各自承租店面,可改善商圈夜市髒亂現象(例如位於臺南市的小北夜市)。
  • 流動夜市:只在特定日期(一般為每星期1~2次)營業的夜市,由於參與的商家在其他日期會集體移動至其他特定地點營業,有如一個流動於臨近各地的夜市,故以此稱之。一般常見於鄉間或都市邊緣的大型空地上,平時可能作為停車場。商家全部為攤販形態,傍晚時到達場地,午夜過後全部撤除。此類型夜市好處是便於清掃及停車,及新鮮感較大(每次攤販不盡相同),缺點是可能影響臨近住家安寧。
提供服務:
  • 夜市多在民眾下班時間後營業,所以除了日常用品外,亦供應飲食、遊戲等:
    • 服飾:販賣男女衣服、鞋子、飾品。
    • 雜貨:販賣五金、廚具、雜貨、日常用品。
    • 美食:販賣飲食,以及許多地方小吃。
    • 3C:筆電和電腦週邊商品、手機和平板電腦週邊商品、小型家電和其它擴充產品、手機門號申請等3C產品或服務逐漸在台灣的各夜市設攤。
    • 遊戲:經營一些簡單遊戲,例如彈珠檯、射飛鏢、麻將、撈金魚、套圈圈、籃球機、碰碰車等,或是販賣拼圖、遊戲軟體等,近代更出現夾娃娃機。
    • 書籍:二手書籍、專輯或各種DVD、錄音帶。
    • 命相:點痣、算命、推拿。
    • 雜技戲法,又稱腥棚,觀看畸人怪物,例如三條腿的姑娘、連體人等。
多數臺灣夜市皆同時具備以上多種商品,使得夜市成為庶民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、夜生活另一選擇。